杜牧的《题乌江亭》中,“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的《题乌江亭》中,“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什么?杜牧作这样的假设,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快,
语文人气:252 ℃时间:2020-05-27 22:08:03
优质解答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2]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能短点吗,没时间抄这么多了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愿意重返江东,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我来回答
类似推荐
请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点,以保证最佳阅读效果。本页提供作业小助手,一起搜作业以及作业好帮手最新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业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