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图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金陵图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语文人气:123 ℃时间:2020-05-27 23:21:13
优质解答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本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以借鉴.
我来回答
类似推荐
请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点,以保证最佳阅读效果。本页提供作业小助手,一起搜作业以及作业好帮手最新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业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