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人家阅读题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作者是从那几个观景点描绘不同的竹林景物的?

竹林深处人家阅读题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作者是从那几个观景点描绘不同的竹林景物的?
3、作者怎么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对竹子的特点进行描写?
4、阅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江南竹乡有那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5、细读课文前三段,说说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来描写竹海景象的?
6、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竹海,写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用意何在?
7、作品结尾谢了竹乡人家,呈现的是一片怎样的氛围?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8、第二段把竹林比喻大海,这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感受?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竹海的什么特点?
9、文章题目是“竹林深处人家”,而选文却用大量的笔墨写景,目的是什么?
10、从这两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是全文的1 2自然段)
语文人气:400 ℃时间:2019-10-29 19:19:38
优质解答
《竹林深处人家》
  ⑴江南竹乡,并不是没有别的植物,但竹子之多,给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⑵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了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⑶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得更远、更高.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但你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是束手无策.你看,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陪我们来的当地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他不是从画家的观点去考虑问题,画家的话只说明了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吗?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他是以竹乡为家的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
  ⑷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回过头来,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轻烟.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那位当地朋友说,那里有村庄,有人家,只是在竹海上面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如果不是烧饭的时候,就连这一点炊烟也没有.朋友,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呢.
  ⑸于是我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再钻入竹海里,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像的要远得多.后来逐渐地听到鸡鸭一类家禽的叫声,知道山村近了,再后来又看见孩子们赶着山羊回来,我们已经踏进村庄的街道上了.在路边,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门口,几乎全晾着新鲜的笋干,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竹乡里的竹材早就运到外地去支援经济建设了,只有这两样东西留在乡里进行加工.
  ⑹竹乡里的房子,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连板壁、地板、门窗也无一不是竹的.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这是走进任何一家人家首先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印象.放眼望去,凳子和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和兔笼,还有斗笠和各种用具,全都是各种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主人从门外抓一大把晾在匾箪里的盐笋干来招待我们,又用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更和谐更有情调了.
  ⑺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那声音隐蔽在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声音却越来越近.后来她们终于拨开竹林出现了,原来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来了.
  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江南乡下春天里茂盛的竹林
2、作者是从那几个观景点描绘不同的竹林景物的?
答:作者是从三个观景点来描绘的:
①远处所见:一连几座山头,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②深入竹林所见:觉得像走进竹海里去,而一路上密密的、高大的竹子把上空遮盖着,令人感觉不到猛烈的阳光,就彷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
③登临竹坞所见:这时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到更远、更高的地方,一座接着一座的山都全长满了竹,连山势的绵延和泥土也看不到.
3、作者怎么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对竹子的特点进行描写?
答:①视觉:作者从远观竹海,竹林茂密;竹浪起伏,气势深沈;登上竹坞,极目四顾还是竹子来描写,在视觉上看到竹是长得那么茂盛.
  ②听觉:作者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海,除了听到近处微风吹拂竹叶的沙沙响声,再听不到别的吵音,这是从听觉描写竹林的寂静.
  ③ 嗅觉:作者澈一杯碧螺春茶,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竹的气息.甚至连空气也是充满了竹的清香.这是用味觉嗅觉描竹的气息.
4、阅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江南竹乡有那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答:①竹林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一派丰收景象,形成竹的海洋.
②竹乡里的房子,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连板壁、地板门窗也无一不是竹的.家家户户用的,无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竹乡人用竹是如此的彻底.
③竹乡人勤劳朴实,热情纯真,生活闲适而安静.
5、细读课文前三段,说说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来描写竹海景象的?
答:作者是从三个角度来描写的:
①先写“远望”的整体感受,竹林如海,平地、山麓、山顶“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②然后写“深入竹海去”近看的感觉,如“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有时看到前面的竹丛,好像“屏风”.
③最后再写穿过最密的竹海,来到“较高的竹坞”,可以“举目四顾”,所看到的“除了竹子,还是竹子”.
6、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竹海,写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用意何在?
答: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表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为后文写人家、写“欢笑声”作铺垫,而且也与文题中的“深处”二字切合.
7、作品结尾谢了竹乡人家,呈现的是一片怎样的氛围?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答:作品结尾写竹乡人家,呈现出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
在安排材料时,尚未见竹乡,已遥见炊烟;到达竹乡之后,未见村民,先闻声音.由家禽的鸣叫写到孩子们赶着山羊回来,由村民用盐笋干、碧螺春招待我们,写到拾竹箬的少女的笑声,步步深入,引人入胜.作品精心设计,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
9、文章题目是“竹林深处人家”,而选文却用大量的笔墨写景,目的是什么?
打:本文的主题是描写竹林深处人家的恬静生活,但这人家何来必须交待清楚,而且“深处”两字极为重要,若不是在竹林深处,便见不到这些人家所过生活的恬静,因此作者需要作很大篇幅描述竹林的深、密、广,一山连一山的都是竹,经过这样的铺垫和衬托,山村人家的闲适生活便有了根据.所以作者用了超过文章一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的茂密. 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
我来回答
类似推荐
请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点,以保证最佳阅读效果。本页提供作业小助手,一起搜作业以及作业好帮手最新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业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