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动物的寓言故事20个

中国古代动物的寓言故事20个
语文人气:548 ℃时间:2020-01-28 13:29:54
优质解答
  1;从前有个心地善良的东郭先生.
  一天,他带着一口袋书出远门.他怕毛驴受压,就自己背着口袋,牵着毛驴赶路.走累了就在树下休息.这时一只受伤的狼逃到东郭先生面前,说自己是只好狼,猎人要打死它,哀求东郭先生救命.东郭先生看它十分可怜,就把口袋里的书倒出来,让狼藏进口袋里.猎人追来时,东郭先生推说不知,救了狼的性命.可是,这条狼一钻出口袋就凶相毕露,它说在口袋里闷了半天,现在肚子饿了,要把东郭先生吃了充饥.东郭先生说它恩将仇报,要找人评理.他们先请老树作证,老树说不清楚.再找老牛,老牛怕管闲事.最后找到一个老农夫,老农夫听后胸有成竹地说,他不相信有这种事,要他们把经过情形再表演一遍,然后再评判谁有理.于是,狼钻进了口袋.老农夫立即把袋口扎紧,用锄头狠狠地把狼打死.
  他告诫东郭先生,对狼这样的坏蛋,千万不能讲仁慈.
  2;黔中道这个地方原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东西,把它当作神.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十分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认为驴子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撞它、倚靠它、冲撞它、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后来,大家就把这只驴子在黔地被老虎吃掉的这个故事演变成“黔驴之技”这句成语,比喻人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也说“黔驴技穷
  3;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4;亡羊补牢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5;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实拍图片
  吴王要攻打荆地,警告左右大臣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一个年轻舍人想要劝吴王却不敢,便每天拿着弹弓、弹丸在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个早上都像这样.吴王觉得奇怪:“你为什么要像这样打湿衣服呢?”侍卫对吴王回答道:“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停留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的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听后,说:“好啊!”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6;惊弓之鸟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赢说:“能.”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於下弓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么知道它有隐伤?”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7;狐假虎威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8;庖丁解牛】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9;【明年再不偷鸡】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戴盈之在一次同孟子的谈话中,谈到了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孟子提出了民众的疾苦问题,除了灾荒给百姓造成的困苦外,捐税对百姓的负担也是很重的.他们谈着,谈着,戴盈之也承认了这一事实,并且表示:愿意取消部分捐税,但是真正取消这部分捐税今年还不能实现,要到明年才能取消,今年只能够减轻部分捐税.孟子听了戴盈之的讲话后,沉思了一会儿,他知道戴盈之只是口头上表示要取消捐税,并不是真正的愿意取消部分捐税.孟子为了劝说戴盈之,便讲了一个故事:
  有这么一个人,他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鸡.邻居后来知道了是他偷的鸡,对这个人的意见特别大.有人去劝告这个偷鸡的人说:“偷盗行为是可耻的.你这样每天偷别人家的鸡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及早改正.从现在起,你再不要偷别人家的鸡了.”这个偷鸡的人听到后却回答说:“好吧,我也知道这不好.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来每天偷,以后改为每月偷一次,而且只偷一只鸡,到了明年,我再不偷就是了.”
  如果知道了偷盗是不合乎礼义的事,就应该迅速停止偷窃,痛改前非,为什么非要等到明年呢?
  这篇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10;【蚂蚁看大鰲】
  古时候,东海里面住着一只大鰲(ao).这只大鰲身形非常巨大,让人看了惊叹不已,它头顶着蓬莱仙山,在浩瀚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玩.它的举动非常壮观,飞腾而起的时候,一直冲入九霄,水柱喷涌直上,水花直溅到方圆百里的地方;它潜入水中的时候,巨浪翻滚,涛声震天,海中卷起巨大的漩涡,这样的奇特景象简直叫人叹为观止.
  有一群红蚂蚁住在蚁冢上,整天为了生活忙忙碌碌,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有一只去外面旅行的红蚂蚁听说了这只大鰲的情形,心中很是向往,就回来对蚂蚁们说:“听说东海有只大鰲,行动时的奇观举世无双,我们也去见识见识吧!”蚂蚁们听了,觉得这确实是个开眼界长见识的好机会,就高兴地答应了.
  蚂蚁们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东海边上.它们日等夜盼,只希望能亲眼一睹大鰲的风采.足足等了一个多月,大鰲都一直没有露面,蚂蚁们想见到它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急切.
  蚂蚁们实在等得有些灰心了,就商量着想回去了.正当它们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天昏地暗,刮起了一阵狂风,海面上掀起万丈高的巨浪,浪涛相撞的声音如雷鸣一般震人耳鼓.蚂蚁们差一点被风刮跑,它们挣扎着大声喊道:“要小心哪,恐怕大鰲就要出现了啊!”
  过了几天,风渐渐停息,海水也恢复了以前的宁静.远远望见海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了一座大山,它的顶端已没入了空中的云团甲,有时候向东边飘移,有时候又向西边飘移.
  这时候,蚂蚁们禁不住议论纷纷.它们说:“跑了这么多路,又等候了这么多天,原来也不过如此呀.大鰲头顶仙山就好比我们头顶着米粒;它在海里游动、停息还不是就如同我们在蚁冢里爬行和休息.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罢了,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枉费我们的力气千里迢迢来看它了!”
  蚂蚁们竟然把大鰲惊天动地的壮举和它们微不足道的行为相提并论,实在是有眼不识泰山.我们做人,需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多一点不断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满自足的惰性.
  11;【杯弓蛇影】
  有一个叫应彬的人在汲县作县令.夏至这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访,应彬设宴款待.朋友座位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弩(nu)弓,映在酒杯中,形状就像一条小蛇.朋友端起酒杯,正欲饮酒的那一瞬间,他瞥见了酒杯中的“蛇”,可他已经将那杯酒喝进肚里去了.朋友当时就觉得又惊又怕,十分恶心.回到家里,只觉得胸腹疼痛难忍,以至于饮食不进,身体渐渐消瘦下去.家里人为他请了好多医生,用了好多办法,也不见治好.
  自从老朋友那次来访后,已好长时间不见面了,应彬觉得奇怪,于是决定到朋友家去回访.只见朋友形容憔悴,病得不轻.应彬便问是什么原因.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在你家喝酒,因酒杯里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里,使我十分害怕,回家后就一病不起.”
  应彬觉得这事有些蹊跷,酒杯中哪来的蛇呢?他回到县衙后,还在琢磨这件事.猛一回头,看见挂在墙上的弩弓,心里一下子明白了.他于是专门备了车马,把老朋友再次请到家中,重摆宴席,仍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当朋友拿起酒杯一看,忽然惊叫起来,原来杯中又出现了蛇影.这时,应彬也端着酒杯走到朋友的座位旁,将自己的酒杯端给朋友看,里面同样有一条蛇影;后来,他请朋友端着原来那杯酒离开那个位置,再看杯中,那蛇影就分明没有了.朋友心中甚是不解,应彬叫朋友回头看墙上挂着的那把弩弓,对朋友说:“墙上的弩弓映在酒杯中,这就是你看到的杯中的蛇,其实那只是弩弓的影子,杯中什么也没有.”
  朋友半信半疑,又和应彬重新演试了几遍,这才哈哈大笑起来,心中的疑团顿时消失,精神一下子清爽了许多.回去以后,病也很快地好了.
  害疑心病的人,往往陷入庸人自扰的泥淖而难以自拔;有智慧的人则善于抓住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心病还须心药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叶公好龙】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13;【逼鸭捕兔】
  从前,有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一天到晚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什么也不愿干却总是异想天开,一会儿想着要吃这,一会儿又想着要吃那,又不想费力气.
  一天,他躺在床上忽然想到要能吃上野兔子做的佳肴该多好呀.他曾听人说鹘(hu)乌可以捕捉野兔,于是他勤快了一次,起床出门到市场上去买鹘乌.他在街上转来转去,不知鹘乌是什么模样.七买八买竟把一只鸭子买回家了,反正他还是不知道.
  第二天,这个人把鸭子带到野地里,等着野兔跑来.等呀等,果然有野兔子跑过来了.这人立即将鸭子抛掷出去,让鸭子去抓野兔.可是,这只鸭子飞不起来,一抛出去它就扑打着翅膀落在地上了.这人急了,又抓起鸭子再抛掷出去,鸭子又重重地落到地上.这个人烦死了,他接连三四次把鸭子抛掷出去,鸭子始终是飞不起来.
  这时,只见鸭子摔倒了又从地上站立起来,哀哀地对他说:“我只是个鸭子呀!你杀了我,吃我的肉,这是我应尽的本分.可是你要我去抓兔子,我哪能做得到呢?你为什么偏偏要把抛掷的苦处强加到我头上呢?”
  这个人却皱着眉头说:“你怎么会是只鸭子呢?我只当你是只飞得快、善于捕捉野兔的鹘乌呢.”
  鸭子没办法,为了让这个人相信自己的确是只鸭子,它伸出自己的脚蹼给他看,说:“你看我这连在一起的脚丫子,看我这笨手笨脚的样子,是会捕捉野兔的鹘乌吗?”
  这个人无可奈何地看看鸭子,再看看四周,那只野兔子早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个人只好沮丧地返回家去.
  所以说,不顾客观实际,单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强人所难,终究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
  14;猴子捞月】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最后,老猴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众猴都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建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率先跳到树上,自己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体轻,挂在最下边,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众猴想,这下我们总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它们很是高兴.
  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
  倒挂了半天的猴们觉得很累,都有点支持不住了.有的开始埋怨说:“快些捞呀,怎么还没捞起来呢?”有的叫着:“妈呀,我挂不住啦!挂不住啦!”
  老猴子也渐渐腰酸腿疼,它猛一抬头,忽然发现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声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还在天上呢!”
  众猴都抬头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于众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当真,所以空忙一气,又愚蠢又可笑.
  15;【瞎子摸象】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心地善良,很乐意帮助别人,对臣民们也是如此.
  有一次,几个瞎子相携来到王宫求见国王.国王问他们说:“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们的吗?”瞎子们答道:“感谢国王陛下的仁慈.我们天生就什么也看不见,听人家说,大象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动物,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很是好奇,求陛下让我们亲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国王欣然应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说:“你去牵一头大象来让这几个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结了他们的心愿.”大臣遵命去了.
  不一会儿,大臣便牵着大象回来了,“象来了,象来了,你们快过来摸吧!”
  于是,几个盲人高高兴兴地各自向大象走了过去.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几个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触到了大象的腿,还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细细地摸索和思量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都摸得差不多了.国王问道:“现在你们明白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了吗?”瞎子们齐声回答:“明白了!”国王说:“那你们都说说看.”
  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摸到象牙的人驳斥说:“哪里,大象像一根大萝卜!”摸到象身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一样嘛.”摸到象腿的人也发表意见道:“我认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
  瞎子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
  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最全面的了解.如果只知道个局部就以为自己已经全明白了,从而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不免会闹出瞎子摸象这样的笑话.
  16;【猎鹰擒鹏】
  楚文王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打猎.他一直希望能够拥有一只超凡脱俗、勇猛无比的猎鹰跟随左右,在打猎时助自己一臂之力.于是他命人在全国各地张贴告示,悬赏重奖献上优秀猎鹰的人.
  果然有一天,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来拜见他,献给他一只猎鹰.这只猎鹰体态矫健,浑身的羽毛光滑油亮,像一匹褐色的缎子,没有一丝杂色,脚爪锋利得闪出道道寒光,样子威武神骏,果然不同于一般的猎鹰.楚文王很是高兴,想早些看到新得的猎鹰一试身手,于是就带着它到云梦泽去打猎.
  楚文王叫人挖下了许多陷阱,里面埋上尖刺,又布下了大量用来捕捉动物的夹子和罗网,然后下令放火烧荒.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小飞禽走兽争相奔逃.这样没头没脑的一阵乱穿,被火烧伤的、被烟熏倒的、掉进陷阱的、被夹子夹住的、被网罩住的动物不计其数.趁着这有利的时机,猎鹰们纷纷竖起了颈上的羽毛,拍打着双翅,竞相冲出去捕捉猎物,到主人面前邀功请赏.但不知为什么,这只刚被献上的猎鹰却伸着脖子,瞪着眼睛呆滞而漠然地瞧着眼前这一切,一点也没有准备去搏击的意思.
  楚文王非常失望,将献鹰的人叫到跟前说:“我的那些鹰已经为我捕获到了很多猎物了,只有你献的这只鹰连动也没动过,寸功未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拿这种下等的蠢物来欺骗我,真是太不像话了!”
  献鹰的人辩解说:“我献的这只鹰如果也只和普通猎鹰一样,只有捕捉野兔山鸡之类猎物的能耐,那我怎么敢把它献给大王呢?请您耐心地等待显示它才能的机会吧.”
  楚文王的怒气还未消,突然看见云雾中有一只巨大的飞禽在滑翔,全身洁白.它速度奇快,看不清形状,闪了几闪就不见了.这时候,那只猎鹰双眼光芒四射,展翅如一道闪电般冲向天空,一刹间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以外.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下起了大雪.待人们定睛细看,才发现是一片片洁白的羽毛.然后,一股殷红的鲜血像雨一般倾注下来,大家都被这奇观惊呆了.最后,一只硕大无朋的鸟掉落下来,两翅盖住了大片土地,粗粗一量,竟然有十几里宽.
  大家一时都不认识它究竟是什么鸟,有一位博学多识的人终于认了出来,就告诉了楚文王说:“这就是大鹏啊!”楚文王大喜,于是重重赏赐了那个献鹰的人.
  在一般的猎鹰都能做的事情面前,这只不平常的猎鹰却显得连平庸的猎鹰也不如,而遇到了大鹏后,它才显出了本色.人也是一样,真正有才能的人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出作用,我们要有眼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7【寻找千里马】
  伯乐善于辨认千里马,他想把自己的儿子也培养成相马的能手.于是他给了儿子一本《马经》,要儿子按照《马经》上画的图样去寻找千里马.
  儿子找啊,找啊,他每遇到一匹马,都拿《马经》上的图样来仔细核对,看看与书上画的特征是否相符.可是每次总有些细节对不上号.就这样找了一年,还是没找到一匹和书上画的一模一样的马.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告诉父亲.伯乐劝他不要灰心,叫他出去接着找.
  无奈,儿子又踏上了寻找千里马的征程.上哪儿去找呢?他抚摸着《马经》,叹了口气,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儿子漫无目的地走啊走啊,心里不停地问:“千里马啊,你到底在哪里呢?”
  正在发愁间,一只大蛤蟆一边“咕咕”地叫着,一边一蹦一跳地过来了.儿子看了半天,心下忽然“咯噔”一下:“咦,这不就是……”他大喜过望,掉头就往家跑.
  还没迈进家门,儿子便大嚷起来:“我找到千里马了!我找到千里马了!”伯乐听了,忙奔出来问:“快说说,你找到什么样的千里马了?”儿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我见过许许多多的马,只有这一匹和书上画的最像了.它也是头颅高高隆起,眼眶深陷,背脊缩着.只是有一样——它的蹄子却不像.”听完了儿子的话,伯乐心里明白了大半,他只得苦笑着说:“孩子啊,这匹‘马’虽好,可是它蹦蹦跳跳的,人骑上去怎么受得了呢?”话音刚落,儿子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伯乐的儿子错就错在把书本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不善于从实际出发来分析问题,这样怎么能找得到千里马呢?
  .
  18;【井底之蛙】
  栖在井里的青蛙在井边碰上一只从东海而来的大鳖.青蛙看见大鳖,便对它心满意足地吹嘘自己的惬意:“你瞧我住在这儿多么快乐呀!我从井栏上蹦进浅井,可以在井壁的缝隙里小憩.在井水里游耍,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在软绵绵的泥地上漫步,淤泥就漫过脚背.看看周围的红虫、小螃蟹,它们谁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 井蛙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安乐:“我独自享受这口井儿,得意洋洋地站着,真是快乐极了.”它对海鳖发话,“先生,请问您,为什么不常常来光临咱水井,游览观光一番呢?”
  海鳖经不住井蛙的怂恿,抵不住它的诱惑,也走到井边去瞧瞧.谁知它的左足还没踏进井底,右足却被井栏绊住了.它进退不得,迟疑了一会,回到了原处.
  海鳖算是亲自领教了一番青蛙炫耀不已的井边环境.它忍不住向井蛙介绍大海的景象:“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面的辽阔;用万尺深度不足以穷尽海底.在大禹时代,10年中有9年遭水灾,海面也并不因此而上涨;商汤时代,8年中有7年遇旱灾,海水也并不因此而下降.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而涨落.这也就是我栖息在广阔东海的乐趣!” 小小井蛙听了大海鳖对大海的描述,吃惊地瞪着圆圆的小眼睛,满脸涨得绯红,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人的生存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认识.通过井蛙与海鳖的交往与对话,告诫人们:只有开阔眼界,才能解放思想.自以为是,自鸣得意往往是“闭关自守”、孤陋寡闻的结果.
  写不下了
我来回答
类似推荐
请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点,以保证最佳阅读效果。本页提供作业小助手,一起搜作业以及作业好帮手最新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业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